查看原文
其他

那些为成都49中发过声的人,需要道歉吗?

田静 女孩别怕 2021-05-16


大家好,我是田静。


今天不说别的,想跟大家聊两句掏心窝的话。

最近,越来越多的人不敢说话了。

特别是在5月13日之后。


那些曾为小林和林妈妈发过声的普通人,一夜之间,成了被攻击的对象。


比如马伊琍。


她转发过林妈妈的微博。说了一句简单的:帮一帮孩子妈妈吧。



5月13日之后,马伊琍被网友按着头,要她道歉。



包贝尔更冤。


他一句话没说,了三个拥抱的表情包。



5月13日之后,他的留言区也被网友骂成筛子。


当然,我也没有幸免。


5月12日,我们针对成都四十九中坠楼案件,写了一篇文章。


我们查阅了网络上出现的所有资料,甄别了信息源,筛掉了谣言。


依据官方媒体的通报和采访,理性分析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

最后,总结了当时当刻,这个案件里最关键的四个疑点,向相关部门发出疑问。


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这里查看。


可5月13日凌晨,有读者在后台留言,要求我们道歉。



说实话,我写这么多年文章,被骂过,也被举报过。


被要求道歉,倒是第一次遇见。


我错在哪里?又要跟谁道歉?


我知道,5月13日凌晨,新华社针对“四十九中事件”出了一份详细的报道。


报道里给出了小林自杀前33分钟的视频监控。



还给出了整个事件的时间线。


我们之前在文章里提出的四个问题,也能在这份报告里找到答案。


比如:


我问过,为什么小林坠楼两小时后才通知家长?


报道里的答案是,因为坠楼后头部受伤严重,辨认困难,而班主任恰巧没带手机,才用了两个小时。


我也问过,林同学真的是自杀吗?


报道里的答案是,是的。


因为监控视频显示,小林去世前在水泵房试图割手腕,现场脚印和指纹也只有小林自己的。


终于有一篇有说服力的报道,解释我们之前的疑问。


这是件好事。


至少说明,小林的坠楼是自己的选择,母亲也可以放下一颗悬着的心,慢慢去接受这个事实。

可为什么该回答问题的人回答了问题,发问的人就要道歉呢?


当公共事件里出现疑点,有人发问,有人回答。


这不是很正常吗?


难道,问题解决了,提出问题的人也要被解决掉?


我不是个害怕道歉的人,但不能为没做错的事道歉。


要知道,在5月13日的详细报道出现之前,四十九中这件事一直是扑朔迷离,一团迷雾。


5月9日,小林去世。


5月10开始,林妈妈一直在微博上寻求真相——


她的儿子突然逝世。


学校给的监控视频,没有跳楼那一段;


儿子坠楼两小时后,她才得到学校的通知;


她一直不知道儿子自杀的原因,甚至不确定儿子是不是自杀的。


面对这些疑问,哪个母亲不会疯掉?哪个母亲不会去求一个真相?


不仅仅是林妈妈,任何一个有父母,有孩子的人,都会想知道,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。


大家的动机是善意的。


因为它涉及到一条生命,涉及到一个家庭的破碎,一对父母如何面对17岁儿子的死亡,以及接下来,如何重新进行心理建设,如何走完人生的后半程。


这些问题的答案,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。


大家的关注,只是为了让事实真相尽快浮出水面。


可学校、警方,这些能够第一时间在现场获得真相的人,却对这些问题避重就轻。


甚至当网络上出现了谣言——小林的死亡和化学老师有关;小林遗体已经被火化,小林是为情而死(是的,为情而死这个信息现在依然存疑)。


学校和警方依然没有拿出真相。


学校,前期一直拒绝记者们的采访。


警方,只给出了一份极其敷衍的通报,只有结论——因个人原因坠亡,排除刑事案件。


却没有详细的原因。



这份通报是激怒我们的原因。疑点重重。通报却在息事宁人,仿佛在说:


事情就这样了,散了吧。


有人马后炮:


“我们要给警方一些时间。太伏中学那份详细的警方通报,用了7天。”


没错!调查需要时间。


可为什么不调查完毕,再给通报结果?


难道办案的流程是,先出结果,先盖棺定论,再根据结果去进行调查、寻找证据吗?


我们并不是不能接受“小林是自杀”这个结果。


我们不能接受的,是没有原因的干巴巴的通报结果。


任何一个有求真精神的人,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媒体,都会在当时有限的信息量之下,对这些疑点发出疑问。


发问,是每个公民的权利,也是媒体和我的工作职责。


错了吗?


说实话,这两年我追问的事情很多。


面对采访对象,我不得不哪壶不开提哪壶,甚至不得不扎心窝子地问。


冒犯性,是追问真相时的附加品。


但如果害怕冒犯,那永远也不能逼近事情的真相。


除了追问普通人,我们甚至砸自己的锅,冒着接不到广告的风险——


追问大众点评、美团外卖、密室逃脱……


追问的结果,有没有可能是对方并没有做错什么?


我想告诉大家,一定是有可能的。


可是那又怎么了?


我们发出质问的目的,并不是为了证明谁有罪。


我们发问,只是因为这个地方有疑问,所以才会发问。


因为我们相信,如果不问,疑问也在那里。


只有不断追问、让一个个小的事实浮出水面,当无数个事实堆积,我们才可能离真相更近一点。


这是勇者和智者的游戏。


需要道歉吗?


真正需要道歉的,是那些造谣的人。


是那些说“小林的坠楼和化学老师有关”的人,说“小林的遗体被火化了”的人。


他们让不懂得辨别信息源的普通人,觉得自己被愚弄了,被带节奏了。



真正需要道歉的,是那些分不清“造谣者”和“发声者”的人。


他们只知道等着反转,然后按着无辜者的头,逼别人道歉。


是他们让“为普通人发声”变成了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。


当然,话也不能说死。


他们还是为此留了一些空间的。请看: 


当普通人在网络上求助之时,想要发声的人,必须拥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。


自带上帝视角,统观全局,掌握细节。


前知因,后知果。既有读心术,又能料事如神。


然后就可以发声了。


假如不是如此,就是在造谣,就是心怀不轨。


切记!还不能对不清楚的事情,发出疑问,否则:


就是在带节奏。


这样看来,江湖里有如此绝技,能在网络上发声的人,大概没有。


白岩松发问之前,也还需再修炼五百年。


而哑巴却可以不战而胜。


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?


显然不是。


我们追问“成都四十九中坠楼事件”,虽然追问后得到的真相是如此简单。

 

可我们的追问、关注还是有意义的。


并非只有发现了不可告人的秘密,关注、追问才算没有白费。

 

至于那些自己觉得被愚弄的人,反倒需要自问:


你到底是想得到真相,还是在期待些什么?


我们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

 

我们要做吃瓜群众,还是想去求得事实真相?


面对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,我们是要为保面子选择沉默,还是勇敢发问?


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去思考。


而我的回答是,我会问下去。


这不仅仅是我的工作和义务。


更是因为,我太能了解作为一个普通人,如同蚍蜉,如同蝼蚁,在巨大的灭顶之灾面前,那颗求助无门的几近绝望的心。

 

《唐璜》有一段描述,就是普通人的一生:

 

我们活一阵、死去、恋爱和纳税


风转向时,我们也跟着转帆蓬


我们由国王治理,由牧师教导


由庸医诊治,然后就一命告终

 

而我最不想成为那个一把瓜子在手,墙角旮旯一蹲的无用看客。


我们需要的,不仅仅是不被谣言操控的智慧,更需要勇敢发问的勇气。


编辑:清一色

视觉:蒜   泥

(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